谴责星报不尊重新闻自由因为没有允许原文照登我回应Joceline Tan 2017年7月30日专栏的文章。这有违基础新闻自由中的回应权。在公众利益之下,我在此发表原文全文,以昭告公众所谓“爱情巷50号产业”争议中的真正来胧去脉。

(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于20178月2日在乔治市光大发表文告)

在公众利益之下,我在此发表原文全文,以昭告公众所谓“爱情巷50号产业”争议中的真正来胧去脉。

星报专栏作者Joceline Tan2017730日的专栏中,以“爱情巷50号中的政治对峙”为题,洋洋洒洒书写了一篇长文。她在文中故伎重施,以虚中带实,实中带虚的暗喻方式,对槟州政府制造负面的印象。文章提及所谓的“争议”,其实皆环绕在槟州各姓氏宗联委在移交爱情巷50号产业一事上,拒绝遵从法治。

在这起事件上,即便槟州政府愿意以1令吉象征性的地价转移有关产业,但宗联委主席张威如仍选择与州政府公开叫囂。对于他们这样与州政府公开对峙与攻击,并不叫人感到意外,看看宗联委的行列大概就会看出一个端倪,里面不乏有人公开地支持国阵,宗联委的副主席林民利就是其一。

给各位做个简单的背景介绍,爱情巷里的这间破旧老屋,隶属当年的义兴,法院在1909年将之判予一群信托人管理。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的信托人皆已不在人世,致使有关产业积欠了多年的门牌税地税。由于老屋年久失修,槟州政府也付出了大笔的款项来支撑老屋,确保这栋老房子不会突然崩塌下来。

宗联委以拥有位于义福街的名英祠为由,认为与义兴有所关联,因此要求将爱情巷50号转移到他们名下。槟州政府并无反对,在我和张威如讨论时,州政府亦同意取回有关产业,再交给宗联委的建议。

无论如何,张威如没有告诉我的是,原来义福街上的名英祠并不在宗联委的名下,而是在另一组信托人的名下,而那些信托人早已离世。换句话说,宗联委虽然在接管名英祠,但它并不是合法的业主。在法律上,这事实已改变了各相关产业的法律连结,即作为名英祠的拥有者,宗联委有权接管爱情巷产业的连结,已经被打破了。

槟州政府不是在责怪张威如没有告诉我们宗联委不是名英祠业主的事实,也许,张威如本身也晓得这件事的法律意义。既然州政府不是这个法律问题的始作俑者,那为何他还要对州政府咄咄相逼?

除非我们能够找到充分的法律关联性,否则州政府不能够为所欲为,随意将产业过户予宗联委。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和对方律师见面,寻找出符合土地法的相关文件,服膺于州政府的法治精神。

不幸的是,当我们要求宗联委委派律师处理并提供合法文件,以便让州政府依法行事,转移相关产业权之际,张威如却公开大发脾气,甚至一度拒绝委派律师来与土地局的官员见面。君不即便是一般的产业权转移亦需要律师来处理,这不过是一个标准的法律作业。

州政府从不如国阵所说,拒绝转移有关产业予宗联委,或打算脱手谋利。我们已正式送出公函予宗联委,阐明将以1令吉的象征性地价转移有关产业,同时要求提供相关的文件证明。国阵的谎言已不攻自破。

提供文件来让我们依法处理产业转移真的有那么难?张威如对州政府的处处挞伐与攻击,在在显示他已选择在政治上靠边站。根据Joceline Tan的报道,张威如将在下星期举办一项晚宴,届时他将向众出席者报告有关事件、其所面临的威胁,还有他在情场上的事迹如何抹黑。

这也是他第一次谈及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有其情场事迹遭人抹黑。如果一切属实,张威如应该报警处理,同时起诉相关人士诽谤之罪。类似这种丑闻式的影射报道,过去曾经让Joceline Tan惹上麻烦。别忘记,星报之前曾经在报纸上公开向我道歉,并撤回她在专栏上对我所写的东西。

职是之故,州政府决定严正以待,让对方委派律师与土地局的官员商谈。我们相信,尽管过程可能会耗上一些时间,但相关产业的转移,将能够透过和对方律师理性讨论而得到落实。

虽然如此,张威如还是处处对州政府见缝插针,箇中原因,只有他自己知晓。张威如或许拥有国阵作为靠山,但作为一个秉持法治精神的州政府,我们将不会让步,即便会付出再大的代价,我们也在所不辞。且让历史来评断这个尊重法治的政府吧。

林冠英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